四叶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抗癌,中医药与化疗如何打好配合战四位
TUhjnbcbe - 2024/2/19 20:12:00

编者按:今年4月15~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化疗作为西医治疗癌症的常规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和*副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而中医药在癌症防治和减轻化疗*副作用方面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探索化疗和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减*增效最佳方案,已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报记者专访四位肿瘤专家,分享其关于中医药与化疗如何打好“配合战”的独家观点和临证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医院)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汤钊猷:刚柔相济是抗癌王道

在抗癌这场持久战中,化疗属于刚性的“消灭战略”,中医药属于柔性的“改造战略”,在方法和理念上都做到“刚柔相济”,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疗攻癌不是量越大越好,而应量力而为、适可而止,这正符合中医过犹不及、以和为贵的理念。

最早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为国际抗癌联盟主编的《临床肿瘤学手册》撰写肝癌章节;最早建成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模型系统,筛选出干扰素等有助控制癌转移药物……功勋卓著的西医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在50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中非常看重中医药抗癌的价值。他认为,在抗癌这场持久战中,化疗属于刚性的“消灭战略”,中医药属于柔性的“改造战略”,在方法和理念上都做到刚柔相济,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互补,找准化疗与中药有效配合的关键

“化疗加扶正中药,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汤钊猷强调,中西医结合抗癌并不是简单地中西医并用,而是找准互补点,让中西医有效配合,“化疗+扶正中药”这一经验来源于多年工作实践。

汤钊猷回忆,上世纪60~70年代,对付肿瘤的方法非常“刚硬”,肿瘤外科主张用创伤性较大的“超根治术”,化疗也主张用大剂量,化疗不行就再加放疗,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软坚散结的攻癌中药有时会一斤一斤地用,目的是通过硬碰硬地方式将癌细胞赶尽杀绝。然而结果非常“惨烈”,大多数患者深受严重并发症或癌转移的折磨,最终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些刚性疗法虽大多能立竿见影地消灭大部分癌细胞,却无法将它们根除,剩余癌细胞虽数量不多,却更加“凶猛”,使癌转移风险大大增加。其原因在于这些疗法可导致缺氧、炎症、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损伤了人体内正常的保护屏障和调控机制,于是残留的癌细胞可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死灰复燃。而单纯、大剂量地用攻癌中药实际上也是刚性治疗思路,“刚上加刚”不但不能起积极作用,还会使病情恶化。汤钊猷亲眼见过很多肝癌患者接受化疗配合大量攻癌中药后,很快出现白细胞大幅度下降、出虚汗、卧床不起,甚至发生严重内出血或全身广泛癌转移。

汤钊猷由此思考,在“我强敌弱”(如癌症早期)态势下,“消灭战略”有优势,即孙子所说“五则攻之”,但在“敌强我弱”(癌症中晚期)态势下,硬碰硬的单纯“消灭战略”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他请教了许多名老中医,也与自己的妻子、“西学中”专家李其松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渐摸索出用健脾理气、补益气血的扶正中药复方辅助抗癌的路子。汤钊猷亲自将此思路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为了揭示疗效背后的道理,汤钊猷通过人肝癌裸鼠模型来探究中药复方松友饮(含*芪、丹参、枸杞子、鳖甲、山楂5味中药)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证明,该复方确能延长生存期,其机制至少包括3个方面:第一,使部分癌细胞“改邪归正”,即下调肝癌干细胞标志,起促分化作用,可降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同时还能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降低肝癌的侵袭性;第二,改善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如通过促进血管内皮正常化而抗缺氧,进而减轻化疗等杀癌疗法的促转移作用;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抗炎,以抑制癌转移;第三,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抑制残癌转移。

“扶正中药复方的机制核心在于‘改造’:改造癌细胞、改造微环境、改造机体。”汤钊猷说,“改造策略”属于柔性抗癌方式,恰可弥补化疗这类刚性治疗的缺点,刚柔相济是化疗和中药配合显效的关键,也是抗癌王道。

立足理论,汲取中医药智慧让化疗更有效

“中医药抗癌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技术方法上,更体现在其理论认知上。”汤钊猷认为,中药复方柔性抗癌特色正体现了中医理论的优势。中医学作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理论具有宏观视角,在治疗思路上也遵循扶正祛邪、过犹不及、以和为贵等原则。而西医的传统抗癌思维是祛邪复正,即通过消灭肿瘤来恢复机体受到抑制的免疫力,重视打击对方,很容易犯过度治疗的错误。西医在制定化疗策略及辅助方案时,应从中医理论中汲取智慧,以此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并拓展出更多有价值的方法。

汤钊猷早年曾带领团队专门研究如何制定出疗效最优的化疗策略及辅助方案。结果显示:以中晚期肝癌患者一年生存率为评价标准,接受小剂量化疗的患者生存率最高,为中剂量患者的1.5倍,为大剂量患者的6倍;化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是单纯接受化疗患者的2.3倍。

由此可见,化疗攻癌不是量越大越好,而应量力而为、适可而止,这正符合中医过犹不及、以和为贵的理念。如果西医能不仅以微观视角看到癌细胞,更以宏观视角看到患者整体,在刚性治疗中融入了柔性理念,将化疗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必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该研究也说明免疫疗法是很有价值的辅助化疗方法。所谓免疫疗法,就是通过人为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力来控制、对抗癌症的一种方式,从作用机制来说,它与扶正中药复方类似,都属于柔和的补益法,也可弥补化疗的部分缺点。在汤钊猷看来,只要把握好刚柔相济的抗癌王道,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精华,不一定局限于用哪些药、哪个方,甚至不局限于用中药,只要能达到柔和抗癌作用的方法,都可以用来辅助化疗而改善患者预后,这就是刚柔相济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抗癌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金昶:“化疗+中医”既消瘤又扶正

以中医视角看,化疗药也分寒热,通过对患者用化疗药后的*副反应进行阴阳属性的界定,可以判断所用化疗药物之寒热属性。

火针围刺体表肿瘤或内部肿瘤在体表的投影,对于消瘤很有帮助。

“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是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医师*金昶治疗癌症的特色,他不仅善用中医思维制定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方案,更是将中药、针灸、脐疗、刺络拔罐等各种中医方法灵活运用于癌症治疗,以达到抑瘤消瘤、扶助正气,进而延长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化疗也分寒热,经方调衡复正

*金昶认为,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抗癌手段,以中医视角看,化疗药也分寒热,比如紫杉醇会导致患者关节疼痛、低血压、心动过缓、水肿等一系列阴性表现,即可判断其属性寒凉;而健择则会引发过尿血、过敏性皮疹、瘙痒等阳性症状,其属性偏热。所以紫杉醇适于偏热性的乳腺癌,健择治疗寒湿型胰腺癌效果好。由于化疗杀癌是以偏纠偏且力度较大,所以遣方用药须调衡复正。

“辨证是最重要的环节。”*金昶提出,针对癌症治疗的辨证应融阴阳、寒热、虚实、脏腑、三焦、六经辨证于一体,全面反映证候、病机。他总结多年经验得出,癌症病机多属虚实夹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要特别重视温阳、活血、以*攻*、通利二便,还必须结合化疗对人身体的影响,综合作出辨证论断。

“抗癌当重用经方。”*金昶用经方治疗癌症取得了显著疗效,如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癌、用乌梅丸治疗胰腺癌、用小续命汤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等。在他看来,经方往往具备攻补兼施、调衡复正的特性,可整体改善癌症患者失衡的内环境,促进人体正气逐渐恢复。

中药确可消瘤,针刺为化疗导航

“不仅要扶正,还要消瘤。”*金昶认为,肿瘤核心病机为“瘤络瘀阻”,他在经方的基础上加用金钱白花蛇、蟾皮、斑蝥、壁虎等强力破血通络消瘤中药,成功使很多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为了保证确切疗效,他在用量方面非常精准,总结出用蟾皮1只就可使肿瘤明显缩小,如用斑蝥消瘤则需2~4只(大者2只,小者4只),如用壁虎则需15~20只。

“消瘤对于抗癌至关重要,仅靠中药不够,还必须善用针灸。”*金昶在实践中得出,火针围刺体表肿瘤或内部肿瘤在体表的投影,对于消瘤很有帮助。为了探究其机制,*金昶带领团队运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发现,化疗同时用针围刺瘤体,可调节肿瘤微环境,使化疗药在瘤体周围富集。由此可见,针刺能使化疗的靶向性更强、杀癌更精准。

*金昶谈到,“火针围刺”抑瘤既有普适性也有独特性,比如对肝、肾等“脏”之肿瘤,直接围刺即有显著疗效;但对肠、胃等“腑”之肿瘤,需先在与其相关的腧穴刺络拔罐,之后围刺才会效显,其中蕴含着“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的中医理论智慧。

中医理论指导,多举措应对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化疗副反应之一,具体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减少,尤其是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减少最为明显。于是,患者抵抗力下降,易感冒,常觉四肢厥冷、精神萎靡。更可怕的是,在骨髓抑制情况下,骨髓中的不成熟免疫细胞——髓样免疫抑制细胞会被某些药物或肿瘤诱导释放到外周血,进而汇集到瘤体周围促进瘤体生长,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所以,治疗骨髓抑制是抗癌的重要任务。

*金昶从理论探渊及临床观察中认识到,白细胞与卫阳有关,可通过温补下焦来升白细胞;红细胞与脾、肾有关,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要滋补脾肾;血小板与肝、脾有关,可从调理肝、脾入手促进血小板生成。因此,他总结出,用艾灸和中药能促进白细胞、血红蛋白快速而持久地升高,刺血拔罐可使血小板数量迅速提升,刮痧对粒细胞数量增加有帮助。“只要治疗得当,有时一天就能看到显著效果。”*金昶谈到一位化疗后白细胞极低的卵巢癌患者,前一天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次日白细胞就升至正常值。

“中医药与化疗可相辅相成,发挥更好的抗癌效应。”*金昶认为,中医“十八般武艺”与化疗同时作用于癌症患者,既能有力消瘤,又能通过扶正改善患者体质,还能有效缓解化疗副反应,以全面提升患者预后。

医院肿瘤科主任钱*:把化疗当作一味“中药”

中西医结合抗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癌症治疗实践中,中西医应具体以什么形式结合呢?医院肿瘤科主任钱*从近30年的癌症治疗实践中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抗癌应遵循“以道驭术”的原则,“道”即为中医理论,“术”则包括治疗癌症的具体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以道驭术”意为以中医理论统领癌症治疗的全过程。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钱*将整个治疗方案当作中医处方,把化疗也当作一味“中药”。他认为,在以化疗为基础的治疗阶段,化疗以*攻*起主要杀癌作用,担任着君药角色,而方案中的其他治疗方法就应负责减*增效。

“如果不减*增效,化疗很容易如同大型杀伤武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钱*曾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多中心、前瞻性的大样本临床试验,如在晚期胃癌的临床试验中证明,使用养正消癥方联合化疗患者可比单纯化疗患者延长生存期53.55天。切实科研实据与多年临床经验令他深刻地体会到,减*增效不是辅助方法,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何减*增效?钱*提出用辨证、辨病、辨法相结合的方式。证和病从不同角度、层次反映疾病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通过辨证可确定治法治则,进而明确中医处方的大致结构,如对于脾阳不足证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打底;应对气滞血瘀证可以复元活血汤为基础方。通过辨病可确定不同部位癌症的病情特征及细胞特性,在辨证论治处方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如肺癌可用猫爪草、金荞麦、鱼腥草、法半夏等理气化痰;食管癌选择三七粉、守宫粉、急性子等活血消积;乳腺癌可加醋青皮、梅花、玫瑰花、醋柴胡等疏肝理气。辨法则要明晰不同化疗药物的起效特征及*性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前布局并随时调整中医处方,最大限度地达到减*增效的目的。

“辨法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中西医结合抗癌中不可或缺的步骤。”钱*举例,比如对于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是两种最常用的化疗药,其中奥沙利铂有一定神经*性,使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出现四肢末端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神经受损症状,辨法就是要明晰并预测到这种不良反应,在中药处方中提前布局相应的解*中药汤剂,如用*芪桂枝五物汤来补气、活血、通络,可有效预防神经*性;而伊立替康则会造成延迟性腹泻,所以在处理化疗前期的便秘时,不宜用很多通滞中药,而应用健脾丸加火麻仁、郁李仁等药来消补兼施,既改善便秘症状,又预防化疗后期的严重腹泻。

在钱*眼中,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化疗药不过是有一定*性的攻邪药,在辨证、辨病、辨法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优势,制定合理的减*增效方案,可取得更佳抗癌疗效。

北医院肿瘤科主任李泉旺:

中医药要为化疗打前站

作为一名在抗癌临床一线奋战20多年的中医医生,北医院肿瘤科主任李泉旺认为,化疗是杀癌的有力武器,但其*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中医药恰擅长解决这一难题,但因中药通过调整机体失衡状态而缓和起效,所以建议患者在化疗前两周左右就开始服用中药。

“必须打足‘提前量’才能显示出中医药抗癌的优势。”李泉旺说,化疗常伴随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腹泻等,不用中药或者化疗后才开始用中药的患者,副反应往往较严重,很多人因耐受不住而不得不中断化疗;而在化疗前两周就开始服中药的患者,一般副反应较小甚至无副反应,大多能坚持完成化疗周期,饮食、睡眠质量较高,精力也比较充沛。

“打前站”的中药遵循了怎样的组方思路?李泉旺谈到,自己很少使用*药子、半枝莲这类直接起攻坚消瘤作用的中药,而是一直秉持以中药调理体质、纠正脏腑失衡状态而抗癌的理念。“调理体质既要尊重患者各自身体特点,也要顾虑到化疗患者的共性。”李泉旺说,气滞、痰湿、血瘀、郁热、癌*是形成癌瘤的重要原因,每类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体质倾向,比如很多肺癌患者多见痰湿蕴肺倾向、胰腺癌患者则多见痰浊瘀阻倾向等。但接受化疗后的患者,大多首先表现出气虚状态,气虚到一定程度则出现脾肾阳虚,又因气虚而无力推动血运,常伴有瘀血。因此,脾肾阳虚兼瘀是化疗后患者的常见状态,具体表现为脸色晦暗,四肢怕冷,多汗,舌苔水滑、白腻、有瘀斑瘀点,脉沉而无力等。所以遣方用药要以补气养血、健脾温肾为核心,常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四君子汤等,并酌情加用陈皮、丁香、豆蔻、砂仁、菟丝子、鹿角霜、九香虫、蛤蚧等健脾药及血肉有情之品温补肾阳,同时结合患者特有的体质倾向进行综合调理。

李泉旺强调,中医药以宏观视角看患者,擅长通过整体调节来纠正偏颇体质,患者身体越接近平和,就意味着“土壤”越优良,癌细胞会逐渐失去生长空间,也就起到了抗癌、抑癌、防复发的作用。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中医药尽早干预、打足“提前量”是最佳选择。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癌,中医药与化疗如何打好配合战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