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至13日,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在京召开。13日上午,经过评委会综合评议,最终投票选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按时代早晚顺序)终评会上,专家对包括井头山遗址在内的三个项目进行了点评,其中对井头山遗址的评价非常高。专家不仅表示井头山是河姆渡文化的源头,对我们认识距今年前的地貌环境和海岸线的变迁提供了依据,更肯定了井头山遗址的发现体现出了中国气派,遗址的发掘方法和细致程度为发掘这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发掘单位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今年3月下旬,该遗址已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井头山遗址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四明山余脉与姚江河谷的交接地带,年在遗址所在原厂区地质勘探中被发现,总面积平方米,是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以来,在浙江沿海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年,根据该遗址文化堆积的超大埋深(距现地表5~10)和被海相沉积覆盖的低海拔埋藏环境(-3~-8米)的空前特殊性,发掘之前由工程部门建设一个围护发掘区的钢结构基坑。年9月~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平方米。
发掘基坑遗址文化堆积被5~8米厚的海相沉积覆盖,总体顺着地下小山岗的坡势由西向东倾斜,最厚处达2米多,分为12小层(编号为第9~20层)。
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处理坑、生活器具密集区、滩涂区木构围栏等遗迹。
文化堆积总体顺着地下小山岗的坡势由西向东倾斜,堆积最厚处2米多,分为12小层(编号为第9~20层)。
发现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坑、生活器具加工制作区等聚落遗迹,出土遗物按性质分为两大类:
一、人工利用后废弃的动植物、矿物遗存,动物遗存中最多的是海生贝壳,种类有蚶、牡蛎、海螺、蛤、蛏等5大类,其次是各类渔猎动物骨骸,属鹿、猪、狗、水牛、海鱼等;植物遗存中最多的是废木材、橡子壳和储藏坑中的麻栎果、橡子,以及少量炭化米等。另有很多胶结着牡蛎壳的小块礁石。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文物遗存
二、陶、石、骨、贝、木、编织物等器物多件。陶器,器形有卷折沿敞口釜(饰绳纹、方格纹)、支脚、平底盆、圈足盘、红衣陶深腹罐、杯、碗、壶、拍等。石器较少,有斧、锛、锤、凿、石球、垫饼、磨石等。骨器较多,有镞、锥、凿、鱼鳔、笄、哨、鹿角锥、针等。贝器,共出土数十件。木器,共上百件,有桨、矛、柄、杵、双尖头棍、碗、带销钉木器等。编织物,出土10多件,有筐、篓、篮、席、扇、鱼罩等生活用器,以及渔网残块。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木器全家福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文物遗存
发掘成果表明:一、井头山遗址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距今~年),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区域;
二、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伸多年;
三、是研究和重建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状态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发源、全新世早中期海平面上升过程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宝贵案例,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特别是海洋文化考古、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来源:浙江考古、宁波文化遗产、余姚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