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佳句相与析。唐诗,是姹紫嫣红中最瑰丽的奇葩;宋词,是无边林海中最夺目的绿意。经典诗词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小中衔接——海螺诗社》栏目,从六年级下册诗词中选择切入点,温习曾经学过的“旧知”,链接初中即将学习的“新知”,探索课本之外的“未知”,融会贯通,温故知新。让我们与诗词为友,传承中华文明;与经典作伴,润泽书香童年。
(六年级下册)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这是一首哲理诗。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
全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尤其第三、四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蕴含着“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必然也一定“出墙来”,春天也一定会到来。寓意“一切新生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的,它们必定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后两句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古代哲理诗,大都平淡质朴,言近旨远。优秀的哲理诗往往将鲜明的形象、浓挚的情韵、深邃的哲理与浅白的语言融为一体,启迪人心,通晓事理,增长智慧,发人深思。哲理诗一般都从眼前景,身边事,寻常物写起,对普通平凡的生活作永恒的哲理的探索。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写出本诗借景说理所指出来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启迪后人的哲理名句。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事物,往往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带有各自的片面性;只有善于从各个侧面对事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才能避免片面性,认清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五年级上册)
诗句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六年级上册)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第二句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第三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把“日”与“春”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加以强调,用“生”字和“入”把日和春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最后一句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这首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生灭都不是绝对的,残夜尽了,太阳从海上生出。旧年过完了,但是春天却早在旧年里就“出生了”,旧年也没有尽,它融入到了春天里。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七年级下册)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栏目编辑:张赢栏目负责人:马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