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痰先治气,气行血行,百病不生一个治气
TUhjnbcbe - 2022/3/14 20:33: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m.jpm.cn/article-123588-1.html

都说百病由痰生,尤其是身体内的无形之痰,四处流窜,让体内浑浊不堪。若是能将其治住,那便体内清清爽爽,百病难生。

有一个治痰方剂,出自民国大医张锡纯,这是他年轻籍籍无名时创设,被一个地方医者李龙章看见后夸为异方,铁口直断张锡纯日后必能成名(没错)。其后此方果见奇效。张锡纯说:就算痰症垂危,服之也可挽救。

这就是理痰汤。

所谓理,不能撇开理气不谈。痰之所以到处流窜,有一个交通工具,这就是气,痰随气行,

上至巅顶,下至脚底,五脏六腑,无处不到。

所以古有治痰先治气之说。

治气,一为肺脾胃气。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若肺气宣降不利,津液不知所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犹豫之间变成痰涎。

脾主为胃行津液,若脾气不健,运化水谷精微不力,行不了胃中津液,日久凝结生痰,故有痰之标在胃之说。

而化痰名方二陈汤(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主治一切痰饮为病,有化湿痰,和肺胃之功。可治痰之标。

胃主降,若胃气上冲呕逆,半夏可降胃安冲。

半夏制过后为制半夏,辛散温燥,如天空中的阳光散开脾胃肺寒湿痰饮,令脾阳升清,胃浊降下,让痰无落脚之所。肺气亦如晴朗的天气,上行高空,下行抖落树隙之阳光,宣降自如。

陈皮辛香,行气理气,苦燥降泄,且以温而让肺脾气机周流,由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半夏的助手。

茯苓甘平淡渗,可以健脾渗湿使生痰无源,并以连线心肾,益肺气之功而导浊生津。助半夏陈皮化痰。

且半夏平胃气,陈皮理肺脾气,茯苓健脾补气,合而让气机正常,让痰涎没有可乘之车。

治气之二,治肾气。

肾为生痰之本,若肾气不利,阴阳两气互搏,形成冲气。冲气上逆,会把痰浊从肾中带上来。

芡实,味甘补脾,能利湿。味涩固肾,既收敛肾气,又收敛冲气。淡渗甘香,不湿不燥。既为脾胃之佳药,又为固肾涩精之妙药。就像捣了流窜犯之老巢,让痰所生无源。可多用量。

柏子仁甘平,养心气润肾燥,安*定魄,益智宁神,可使心神回家而除惊悸,并止汗润肠通便,助芡实补肾。且与茯苓共安心神。

黑脂麻甘平,养肝补肾而缓肝明目,可治肝肾不足,解热*,润五脏。同样可助芡实补肾。且有降肝之逆气止眩晕之功。

二味之油质,还可润半夏之燥。

茯苓之利小便,泄肾之痰浊,可使芡实柏子仁黑脂麻补肾之时,补中有清,补而不滞,杜绝痰之生。生杭芍,白芍中之优品,苦酸,微寒。入肝入脾,既能助黑脂麻抑肝火上行而止眩晕,又能养血滋阴而通利筋脉,治肢体麻木或偏枯,筋骨流痰而俯仰不利、牵引作疼等。且白芍还有滋阴止汗利小便之功,与茯苓之渗利小便相互配合,一则有助膀胱放空后吸引胃中水饮下注,避免胃中生痰,二则肾与膀胱是亲戚,膀胱利则肾也舒适,避免肾中生痰,从而解封”肾失封藏,痰涎内生。”多味合用,制半夏改清半夏,侧重胃之化痰降冲逆。正是理痰汤。二陈汤是治痰之标,着重在肺胃。由二陈汤加减的理痰汤则被誉为治痰之本,着重在肺脾胃肾。组成:生芡实30g,清半夏12g,黑脂麻(炒捣)9g,柏子仁(炒捣)6g,生杭芍6g,陈皮6g,茯苓片6g。水煎服。本方所用,正合宋代医家严用和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以及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故若本方用之得当,可治许多病症。

1治喘促咳逆,胸闷短气,胸满哕呃。肺中有痰,肺叶极力抵抗,引起喘促咳逆。肺胃有痰,会阻住气机运行,以致胸闷短气,胀满哕呃。二陈汤正可去湿痰,和肺胃。2治惊悸失眠痰随气而行,阻住心神回家的路,以致惊悸不寐。柏子仁养心安神。3治眩晕痰随肝火上升,则眩晕不能坐立。杭芍黑脂麻可抑肝火上行而止眩晕。5舒筋活络满于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引起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则俯仰不利、牵引作疼。杭芍之用可通利筋脉。除了以上,由于气行可带动血行,气血流畅更可从根源上消除痰之落脚。所以吸烟导致的痰涎,痰气交阻之甲状腺问题,痰湿内阻之男子不育,等等。均可用其治。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痰先治气,气行血行,百病不生一个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