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深秋,又是吃柿子的好时候。柿子是我国的特产,已有多年的历史,又被称做米果、猴枣等。
柿子味甜、汁多肉细、适口,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柿子营养成分很髙,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还可以用来酿酒、制醋。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对于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我国历代医学家对柿子的作用均有著述。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说柿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血之功。”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干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
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咯血、便血、吐血。西医认为柿子和柿叶有降压、利水、消炎、止血作用。用柿子叶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柿子的养生作用,喜欢吃柿子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这篇文章。
之前跟大家说过好多次秋天燥邪当头,而我们的肺脏,又被称为娇脏,平时就喜欢水润,这一燥,它就很容易遭殃,肺气就容易失调。为什么一到了秋天很多人爱长痘?有些人还会上火,情绪波动都比较大,有甚者还生出来了口疮?其实都逃不开一个燥字。平常跟大家说多喝水来防秋燥,结果就有人说了,水喝多了经常跑厕所,烦都烦死了,有没有什么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来缓解秋燥呢?别说,还真有。《随息居饮食谱》中讲到:“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柿子不仅仅是可以缓解肺燥,胃火它也可以很好的把它降下来,之前就有不少朋友反应说是感觉自己的胃里感觉有一团火在烧一样,不妨就吃一颗柿子,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这一情况。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这里说的上火是实火不是虚火,要是虚火还吃柿子的话,就会让虚火的情况更佳严重,这里朋友们一定要做一个区分。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柿霜10克,冰片0.5克,薄荷5克研细末,涂擦患处,可治口疮、口角炎。给大家推荐一个名医的食疗粥:珠玉二宝粥,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大约是一两=30g,一钱=3g)。原方的量还是有点大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食用量自己调整。做法: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用。张锡纯在他的书《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解释到:山药薏米都是清补脾肺的,但是单用山药,时间久了会因为黏腻而无效,单用薏米,又会因为淡渗而无效,只有同等分量一起使用,才可以久服无弊。又用柿霜的凉润,甘淡入脾的作用来搭配,既可以治病,还可以充饥,而且这个粥还比较清甜可口。这个方虽然很小,但却可以治脾肺阴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症。比如像容易心烦内热,火旺,手足心热,舌头伸出来瘦瘦长长的,苔少,舌质偏红,容易潮热盗汗等,尤其是阴虚导致的久咳,干咳等,都可以常吃这个粥。柿子上面的小把手叫做“柿蒂”,这可是一味常用中药,有降逆止呕的作用,能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呃逆、恶心。一般把柿蒂研末,让病人吞服效果最好。柿蒂对百日咳及夜尿症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原因在于它有强烈的收涩作用。
《本草纲目》中提到“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取柿蒂10克,丁香1.5克,生姜2片,水煎服,适用于胃寒呃逆。
柿蒂12克,加水1小碗(毫升)煎半碗,睡前服,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为什么我总是让大家少喝酒?有些朋友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