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中日*的缴获来看,东北*当时的武器装备中,除了正常的步枪、机枪、迫击炮、山野炮之外,还装备了大量的迫击炮,火力是曲直结合的。
而在九一八事变时,东北*的迫击炮生产基地——位于沈阳的辽宁迫击炮厂,也被日*完全占领,仓库里的门迫击炮,也全部损失掉了。
一、九一八时东北*的四大直属兵工厂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候,东北*的装备是全中国最好的。这些良好的装备,依靠的是完整的兵工体系。以往大家都以为,东北*的最大底牌,就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失去了它的东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此就一蹶不振。这种认知当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实际上,当时东北*属下是有六个兵工厂的,沈阳的东三省兵工厂是其中最大的,而且最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
当时在东北*控制下,是有沈阳的东三省兵工厂、辽宁迫击炮厂、天津的大沽兵工厂、东北海*控制下的青岛铁工厂等四个直属兵工厂,除此之外,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也名义上接受张学良的接收和改编,山东济南的兵工厂虽然已经破败,但是其“鲁造”产品仍然在东北*的控制之下。当时这些兵工厂情况不一,但都有不同的主打产品:
1.东三省兵工厂
该厂体系最全,主要生产步枪、各种口径的身管火炮,也有轻重机枪的生产能力。该厂的明星产品,是年产量达四万支的辽十三步枪,并生产了包括.重榴弹炮、远程加农炮在内,总数高达至少门的身管火炮。不过该厂轻重机枪生产能力较弱,轻机枪年产挺、重机枪年产60挺。
2.辽宁迫击炮厂
该厂同样位于沈阳,顾名思义,是专业生产各种迫击炮的工厂,主要生产75.80.等各种口径迫击炮,后来还转产了中国第一辆汽车。
3.天津的大沽兵工厂
该厂位于天津,皇姑屯事件后一度被阎锡山控制,年9月18日(注意这个日子)东北*大举入关干涉中原大战,重新占领了大沽厂。该厂技术先进工艺精良,当时主要生产捷克式轻机枪、大沽大镜面驳壳枪和马匣子、大沽改型花机关冲锋枪等轻武器,主要是弥补东三省兵工厂步兵轻型自动武器的不足。
4.青岛铁工厂
该厂位于青岛,整体规模较小,主要供应驻扎在青岛的东北海*。该厂主要产品是各种海*武器、配件,其最著名的轻武器型号,是仿制的花机关冲锋枪。该枪将花机关的侧置弹匣改为下置,大大提高了人机功效。
5.太原兵工厂
而位于山西的太原兵工厂,虽然随着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名义上晋绥*应该接受张学良的改编,但是实际上,手握四个兵工厂、大富大贵的少帅对其并不重视,只是将其整体降级为修械所,员工大批遣散了事。毕竟太原厂的各项产品,人家东北*都有更好的。而这时候盘踞在晋城的孙殿英借机接受了不少原太原厂职工,造出了2万多支枪刺不能折叠的“殿英”式步枪。
6.山东兵工厂
至于位于济南的山东兵工厂历史悠久,其制造的七九步枪、鲁造84..迫击炮一度也是驰名产品,在年时,山东兵工厂就组织生产84毫米迫击炮,当时的月产12门。但是随着走马灯似的更换主人,这个时候该厂已经破败,就更加不放在少帅眼中了。东北*当时只是留用了部分直鲁造迫击炮,就将其弃如敝履了。其后该厂由韩复榘实际控制,并用鲁造(实为毫米)重迫击炮,装备过一个重迫击炮团。
而在九一八事变中,位于沈阳的东三省兵工厂和辽宁迫击炮厂,这两个主要兵工厂都被日*占领,厂房设备和库存产品全部损失。在以往的记录中,往往对东三省兵工厂的损失记述比较详细,而对近在咫尺的辽宁迫击炮厂的损失语焉不详,特别是对于该厂被缴获的“民生汽车”、沈造毫米超重迫击炮、沈造重迫击炮的损失没有记述。
如今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90周年之际,小编陈天刑将勉为其难,对这段不为人知的进行查漏补缺,将当年发生的惨痛损失和被打断的可贵研究,一一还原给大家。
二、辽宁迫击炮厂
当时的奉*非常重视迫击炮这种曲射武器的使用,并且进行了国产化准备。辽宁迫击炮厂的首创是在年的时候,当时张作霖聘用英国人沙敦(原英*陆*上尉)负责建立迫击炮厂,具体选址就在沈阳北大营、原陆*第27医院旧址上。不过张作霖对洋人并不完全放心,他委派炮兵中校、团副李宜春予以协助。
在刚刚建厂的时候,厂房和设备都非常简陋,甚至连个正式厂名都没有,当时人称修械所。后来在沈阳西下洼子重新选址,开始建立新厂,年五月,新厂定名为奉天迫击炮厂。
年2月,旧厂也并入新厂,英国人沙墩去职。此后该厂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足以满足东北*需要,甚至大有超过。
在年5月,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该厂随之改名为辽宁迫击炮厂。当时下设炮厂、炮弹厂、装药厂,共有工人多人,金属切削机床部、锻压设备14部。当年该厂的主要产品,是75毫米、80毫米和毫米迫击炮及炮弹、迫击炮车、迫击炮弹药车等等:
1.沈造80毫米迫击炮:11式、13式、15式
年,奉天迫击炮厂在沙墩主持下。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11年式80毫米、毫米迫击炮。其中80毫米口径迫击炮有三种型号,经过了两次改进,分别称为辽造民11式、民13式、民15式。
改进后的80毫米迫击炮,在威力操作灵便等方面都优于改进以前。东北*将其装备在团属迫击炮连,每连装备6门。概算一下,整个东北*现役28个国防旅,装备的各型80毫米迫击炮就有28*3*6=门左右。
2.沈造迫击炮:11年式、16年式
毫米重迫击炮是当时威力最大的步兵武器,其炮弹威力足以击毁所有土木工事。辽宁迫击炮厂于年首先制成该炮,并且命名为11年式毫米重迫击炮。该炮一经面世就引起了轰动,各地*阀全都争先仿制,陆续有巩造、开封造、晋造、鲁造等不同仿制品。
不过该炮虽好,奈何却过于笨重,转移起来实在是战场上炮兵的噩梦。于是在年,奉天迫击炮厂重新设计,又制成可拆装的炮车,该车可以水陆兼用,专门用于运输毫米迫击炮,每门炮带炮车一辆,弹药车二辆,每辆装炮弹10发,被命名为民16年式毫米迫击炮。
自此以后,在沙墩主持下制造的11年式被称为老式,民16年式被称为新式。新式迫击炮不仅机动性大大增强,射程和威力也都超过了老式。
3.沈造75迫击炮:
在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日式75毫米迫击炮,在年九一八事变以前,一共仅生产11门。该炮具体性能参数不详,但是从同样仿制自日式75的晋造75迫击炮,可以推测出该炮的基本性能:
口径七五,身管倍数16,弹重3.00公斤。弹重仅为巩造75迫击炮的一半,最大射程2米,装填方式是前装。
该炮性能指标并不先进,因此辽宁迫击炮厂仅制造了少量样品。不过让人难忘的是,该型仿造75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战绩斐然。在*土岭战斗中,根据战斗英雄迫击炮手李二喜的回忆,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型号,就是晋造的75毫米迫击炮!此炮至今仍然存世。
年底东北易帜,因为产能过大,辽宁迫击炮厂产品已经足够东北*需求而有余。于是该厂压紧*火生产,转做汽车、水暖器材、皮革等民用产品。有很多一知半解者就此张冠李戴,把该厂和东三省兵工厂混为一谈,搞出了当时东三省兵工厂整体缩减武器生产的神论。
但是实际上,东三省兵工厂当时正在全力进行生产,特别是制造了大量75....口径的重炮,以完成“中东路事件”以后的东北*整体大换装计划。两厂虽然都位于沈阳,却完全不同,决不可混淆。
到了年,转产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就是所谓的“民生汽车”。当时该车的发动机轮胎电器都是进口的,第一批已经生产出48辆。与此同时,该厂还试制出两门口径毫米的超重迫击炮——有不少人也把它和东三省兵工厂的重榴弹炮混为一谈。而对于这几位连榴弹炮和迫击炮都分不出来的外行,小编陈天刑只能表示呵呵了。
应该说无论是卡车还是重迫击炮,都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东西,如果能够延续并量产,那将是大有前途的。可惜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该厂被日本侵略*占领,所有生产计划就此打住。两代人近十年的努力,就此白送给了日本人。
三、辽宁迫击炮厂九一八时被20多名日*占领
年九月十八省晚上十点半,日*无耻地偷袭了东北*第七旅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战斗打响之后,东北*骤受突袭、应对失矩,在不少地方遭受了惨痛的损失,辽宁迫击炮厂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到了半夜的时候,虽然战斗打响已经一个多小时,枪炮之声大作,作为*事重地的辽宁迫击炮厂,仍然没有最基本的防备,护卫该厂的一个卫队、和护厂的工人自卫武装仍然没有进行最基本的警戒和动员!相比早就预判敌情,把警察拉到郊外的*显声将*(如此爱国将领居然被老蒋在渣滓洞迫害致死!),这差距简直是天上地下!据《九一八国难痛史》记载:
9月18日晚上12点以后,日*有20多名到了迫击炮厂后门。当时后门口设有铁栅栏。守兵询问,即被其隔门击毙。日*摇撼铁门,铁栅栏门不能开。墙上又遍布铁丝网,日*攀缘也不能上,就以手榴弹将门炸开,蜂拥而入。
时副营长某人闻声出视,见门已破,即隐身门后。日*已察觉,以刺刀横刺之,穿腹而死!继至工人宿舍,工人于梦中惊醒,正图逃匿,日*众枪齐发,工人裸体死于床下者,约20余人!
直到这个时候,护厂的卫队营才准备抵抗,却为时已晚!数百人的卫队,居然被20几个日*突袭击溃,卫队长遇害,受伤士兵高达余名!日*得势后,立刻冲到公事房,即投入手榴弹9枚,并四处纵火,导致所有文件全毁,厂房也被毁!东北*的辽宁迫击炮厂,就此被日*完全占领!
而攻下该厂的日*,只是他们满铁守备队的1个中队的小部分兵力,总共不过20多人,当时日*带队的,是其河岛队长。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四、辽宁迫击炮厂主要损失
根据后来统计,在九一八事变当天,被占领的辽宁迫击炮厂库存中,居然有高达门各型迫击炮!这些库存的成品武器,以及数百门半成品,包括刚刚组装完成的48门民生汽车,全部被日*缴获!
这些武器之中,仅毫米口径的重迫击炮,就有门之多,足够装备/6=19个东北*国防旅属重迫击炮连。而80/84毫米的中口径迫击炮,更是有++=门之多,足够装备/6=个东北*国防旅团属迫击炮连。而如果按照年全面抗战时的标准,一个最精锐的老蒋嫡系德式师(实在是不能叫作德械师),每营仅有82毫米迫击炮2门,每师不过24门来计算的话,这些迫击炮足够装备/24=91个德式师!
而如果加上东北*28个国防旅的现役迫击炮,则迫至少还有28*6=门,80迫还有28*3*6=门。也就是说,自建厂之日起,到年九一八的九年时间内,累计的辽宁迫击炮厂的产量,是重迫击炮至少+=门。80/84中口径迫击炮至少+=门。而建厂早期旧炮应该已经基本损坏或者失去,因此从新厂建成的26年五月计算,到九一八事变的五年中,平均中口径迫击炮产能是/5=.6门/年,重迫击炮的产能是/5=56.4门/年。
而这个生产数量,其实并不夸张。以后来的金陵兵工厂为例(南京沦陷后迁往重庆,于年4月改名“第二十一工厂”),该厂在年82迫击炮的产量为门,年就增长至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年,国造82迫击炮的产量迅速飙升到门。相比之下,辽宁迫击炮厂年产多门迫击炮的产量,其实比较合理。其实按照库存数量,当时的东北*已经可以完成“迫击炮下营”,每营隶属3-4门80迫击炮了。
而在重迫击炮方面,当时的巩县兵工厂,已经能月产迫16门,年产就是门。相比之下,辽宁迫击炮厂中口径迫击炮的产能,基本上是金陵厂的一半。而重迫击炮的产量,小小一个巩县厂就是辽宁厂的三倍!因此该厂九一八事变时的门迫击炮的损失数量,应该说是合情合理,而且铁证如山、不容否认的!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本文成于年九月十八日凌晨1:36分,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九十周年之际!
参考资料:
《张学良传》
《九一八国难痛史》
《中国近代兵工史》
《阎锡山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