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俄乌冲突会以何种方式结束留给俄罗斯的时间
TUhjnbcbe - 2023/3/17 20:18:00
脸部白癜风是否可以治疗 http://m.39.net/pf/a_6007551.html

俄乌战事会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久拖不决呢?大概率不会,因为“尽快结束冲突”是各方的真实意愿。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关不羽

9月16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会谈中,有一段对话格外亮眼。

莫迪对普京说,“当今的时代不该是战争的年代。”

普京回应道,“我们将竭尽所能让冲突尽快结束。”

普京的回答似乎让外界看到了和平的希望,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克林姆林宫“竭尽所能让冲突尽快结束”的方式,却是以最俄罗斯的方式。

局部动员、四州公投、核威胁,克林姆林宫的意思很明确:尽快结束冲突可以,但只能以俄罗斯胜利的方式结束。

可是,俄方“放大招”不会导向胜利,甚至适得其反。

01局部动员,输掉了“认知战”

俄方采取局部动员,劳师动众地扩编30万,暴露了俄*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孱弱。

这场冲突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双方的伤亡人数。各方公布的数据相差巨大,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成为“认知战”的焦点。

按照乌方公布的数据,俄方战死了4、5万人,总伤亡达到了16万人。

对此,俄方回应称乌方严重夸大了战果。

美国作为“第三方”也给出了自己的数据。《纽约时报》在7月底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乌克兰*事冲突中俄*已经有大约7.5万名士兵伤亡。

另有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情报部们推测,俄*的总伤亡人数为7.5万至8万之间,其中俄*阵亡1.5至1.7万人,受伤人数为6至6.3万人。和纽时的消息基本一致。

▲被摧毁的俄*战车(图/网络)

俄方对美方数据也坚决予以否认,很多中国网民也不信。这也可以理解。美国虽未直接参战,但是挺乌立场明显,有理由配合乌方的“认知战”搞数字注水,可以存疑。

问题是,俄方公布的数据准确吗?

俄方给出的数据要比美、乌都小很多。据俄防长绍伊古最近发布的消息称,这次“行动”中共有名俄*阵亡。那么,按照死伤比1:2计算,总伤亡数为1.8万人左右。“局部动员”之前,认知战你来我往,分不出胜负。局部动员扩*30万的大手笔一出,反而让俄方的说法站不脚了。

区区1.8万伤亡,何至于局部动员呢?俄方在乌克兰投入兵力从最初的12万增加到20万左右。1.8万的伤亡,占比仅十分之一,对整体战斗力的影响应该十分有限。

而且,这点伤亡数量,现役俄*“百万雄师”万现役官兵,消化不了吗?有点匪夷所思。动员人数达到30万,相当于冲突前陆*总数的四分之三,劳师动众到这个规模,仅仅是为了补出不到两万的伤亡人数吗?

细细推敲,会发现俄方数据存在明显的漏洞,无法自圆其说。按照俄方的统计,乌*伤亡高达20万人,这意味着俄乌的伤亡比为1:10。这么骇世惊俗的战绩,俄*真是“赢麻了”。乌*早已溃不成*,俄*胜利指日可待。

乌克兰在冲突爆发前,正规*总人数26万,陆*仅15万。冲突爆发后数次扩编,5月份是乌克兰陆*达到了20万。此后又进行了一次“百万大动员”,实际总规模约为70万。其中大部分是装备水平、训练水平不高,具备正规战斗力的不超过40万。

按照绍伊古的说法,俄方以不到2万人伤亡的代价,已经消灭了乌克兰*队主力的一半。那么,消灭剩下的另一半会更为轻松——*队减员近半,战力接近全损,说乌*已经溃不成*绝不为过。

如果这是战场上的真实情况,那么俄方要“尽快结束冲突”轻而易举。不仅“局部动员”毫无必要,连此前哈尔科夫的“主动后撤”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战场形势可以各说各话、自说自话的“认知战”,坚信俄*不可战胜的总能找到“合理解释”。可是,“局部动员”令俄方此前的“合理解释”都不再合理了。

动员30万,表明俄方在乌克兰损失的兵员已经无法在万现役*队内消化。俄*在乌克兰战场上遭受严重损失的事实,再也无法掩饰。

这对处于“信息茧房”的俄罗斯社会造成的刺激可想而知,局部动员付出的*治代价是巨大的。而且,俄方也因此输掉了“认知战”。

如此大的代价,却没有多少*事价值。

02局部动员,不会提高俄方的战斗力

局部动员可以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有效战斗力不足的根本问题。乌克兰“冲突”的战场态势,充分证明了当代战争是“贵精不贵多”的科技之战。俄方明显落了下风。

坚信俄方占据优势的人士经常援引的数据显示,俄方的火力是乌方的7到10倍。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乌方缺少重武器,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欧美在冲突初期对乌方的*事援助,大部分都是“小快灵”的单兵作战装备。此后逐步加码,陆续登场的武器不少,其中以海马斯备受瞩目,但是数量并不多。8月初乌*手上有12套海马斯,美方还承诺增加4套,出手并不大方。

▲M海马斯(图/网络)

海马斯的优势不是火力多猛。单就火力而言,被海马斯替代的M并不差。从M到海马斯的升级,提高了机动性、精确度。这是当代科技战争的进化路线,打得准比炸得猛更重要,在此次“冲突”中充分得到了印证。

就这么十几二十套海马斯,却对俄*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打出了“海马斯恐惧症”,体现了战争双方的技术代差。火力再猛,打不到也是枉然。

需要指出的是,海马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发、本世纪初大量装备的装备,谈不上高科技。美*装备了套海马斯,属于量产的“大路货”。前几天乌方高官称战场将会成为新武器测试场,也属于吹过头了。目前登场的欧美*援装备,总体上不算很新,只是比俄*装备的科技水平要高。

科技水平的差距,是无法用兵员数量弥补的。数量也无法弥补*队专业水平。

让俄*吃亏的不是乌克兰的兵力优势,“冲突”初期俄*投入的兵力不多,但乌方的兵力也很有限。

▲乌克兰部队(图/网络)

无论是乌*“秀战绩”的视频,还是俄方公布的战场画面,都看不到乌方的“人海战”,反而是俄方雄赳赳气昂昂的钢铁洪流十分壮观,却也仅仅是养眼。

当代科技战争,不是“人力密集型”的粗活,而是去中心化、战术指挥权下放的精细操作,这对战斗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贵精不贵多。

俄罗斯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是他们做不到。

03半吊子的*事改革,留下了大坑

年上任的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大刀阔斧搞了一场*事改革,就是朝“贵精不贵多”的方向去的。可是,三年改革才搞了一半,他就黯然下台了。

接任的是就是此次“一战封神”的绍伊古大将。

▲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图/网络)

由于俄*在乌克兰的“卓越表现”,绍伊古大将的房地产商身份被群嘲,其实现在被怀念和追捧的谢尔久科夫也没好到哪儿去,家具商出身,*事履历还不如绍伊古。

人家绍伊古好歹也是年从预备役上尉晋升为少将的“资深*事专家”,谢尔久科夫出任防长前的最高*衔是预备役中尉,还不如“绍战神”。

这次俄乌冲突暴露了俄*的诸多短板,有评论认为谢尔久科夫改革操之过急是主要因素,如果不改不至于如此。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改是没改好,但不改更糟。

谢尔久科夫改革前,俄*已经烂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连外行都看得出来。全俄没有一个整编师,整个武装力量的编制序列又大又空,一团乱麻。

年的俄格战争期间更是闹出了大笑话,号称俄*最精锐的第58集团*在战场上,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上下失联,一片混乱。这才有了年俄罗斯*事改革。

▲前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图/网络)

谢尔久科夫强推三年,大刀阔斧精简机构、重整系统,*中一片反对声,骂他“抛弃俄罗斯*事文化传统”——太伤感情了。

比伤感情更伤的是伤利益,“大而空”有大而空的道理,很大的空间里装着很大的利益。

又伤感情又伤利益的谢尔久科夫因一桩腐败案黯然下台。案子当然是不假的,谢尔久科夫作为寡头势力的一员,腐败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主持的*事改革是错的。

接班的绍伊古大将很识相,改革还是要改的,不过很快就改完了——改了个半吊子。

衡量*队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合同制士官”比例,提高到40%,工资待遇大幅提升。

义务兵役制也保留了一个缩水版。每年实招人数10万,是应招人数的一半。服役时间缩短为一年,多好的训练是指望不上的。缩水版义务兵役制的*事价值聊胜于无,但庞大的人数,开支并不小。

这么搞是为了“俄罗斯*事文化”——“百万雄师”的规模。

与毫无*事价值的义务兵役制同时保留的,就是那些早该进入*事博物馆的古董装备。而这些大头兵和古董装备的背后,可是滋滋冒油的*事预算。

绍伊古大将的成功之处是,所有人都在“四六开”的*事改革中获得了满足。结果看上去还不错,规模较小的*事冲突中,比如叙利亚内战,俄*可以展现专业化*队的神勇。

但是,谢尔久科夫改革设定的目标,对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压倒性优势,是达不到的。乌克兰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规模国家”。

04“凑人头”,无济于事

半吊子改革的半吊子表现,在乌克兰战场上暴露无疑。

俄方是有精锐部队的,是前期闪击战的主力。突击基辅机场的“斩首行动”又快又准,倒霉遇到了*治素人泽连斯基当总统,要脸不要命地硬扛,换个别的乌克兰老油子*客都得“风紧扯呼”,这场冲突早就结束了。

精锐尽出的一击不中,后面表现拉胯就是“四六开”的“六”。开局一条龙,后面全是虫。“俄罗斯*事文化传统”开始闪亮登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老戏码上演,通讯、侦察等精细活儿样样拉胯。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堵路有份,打仗无能。哪里是什么钢铁洪流,分明是钢铁泥石流。

这是人数不足的问题吗?显然不是。

▲俄罗斯士兵(图/网络)

上战场的“老六”们就那样了,还能指望临时征招的义务兵能更好?这次“局部动员”的范围是预备役及受过*事训练的男性,预备役出身的两位防长是什么底色,一年兵役的义务兵又有多少*事训练底子?想想就知道了。

更何况凑够了人头,武器装备怎么凑?

无需追溯并不光荣的“俄罗斯*事文化传统”,最近的乌克兰“百万动员”就是前车之鉴。乌克兰能撑住不是靠人数,而是靠*事专业化水平。乌克兰在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事改革加速。此次冲突爆发时,合同制士官比例高达75%。这才是关键。

但是,脱胎于苏*的乌*,也有“俄罗斯*事文化”的胎记。所谓“百万动员”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当时就遭到了包括欧美在内的外部批评,后来乌方反攻初期的表现也印证了“凑人头”的*事价值有限。乌*在哈尔科夫一线能够获得巨大进展,还是靠专业化的精兵。

乌方从中汲取了教训,这次俄方宣布局部动员增兵三十万后,乌方明确表示不跟,人数够了。

在这场“冲突”中,乌*的表现并不完美,认知战的夸大宣传等等确实存在。但是知耻后勇、知错就改,再加卧薪尝胆的砥砺,改变了这个东斯拉夫二弟的命运。

而且,乌*大规模动员虽然也不是什么高明之举,但是多多少少会有“后劲”,而俄*很难指望得上。因为乌克兰有强大的外援,而俄方孤立无援。

05俄乌的外部支持,天差地别

冲突爆发以来,挺俄人士最为不平的是乌克兰接受了大量美欧西方的*援。这个确实不假,但是说得像是乌克兰作弊一般,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国与国的战争,难道还有必须单挑的规矩?

一个国家的“朋友圈”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是战略安全最重要部分之一。

在俄乌“冲突”中,无论主观立场倾向哪方,持有何种价值观,都不能否认显而易见的事实:乌克兰获得的外部支持远胜俄方。

乌克兰获得的*援主要来自英美、欧盟国家,各方的态度和能力确实有所不同。英国有心无力,欧盟大国无心无力,美国有心有力。

英国的援乌意愿强烈,但是“家底”有限。后续还能掏出多少,有待观察。

欧盟各国情况分化,德法两大国对援乌是既没多大意愿,也没多少能力,基本上属于口惠而实不至的“意思意思”。

▲日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在联合国大会上进行演讲(图/网络)

只有美国是既有充分的援乌意愿,也有足够的援助能力。随着冲突升级,美国对乌*援质量和数量一直在加码。

迄今为止,乌克兰的*援总价值约为亿美元,而拜登总统最近承诺的*援就达到了亿美元。此前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的A-10“疣猪”地面攻击机,最近也摆在了*援清单的桌面上。

美国援乌的意愿无需赘述,更为重要的是援助能力。美国一年的*费高达亿美元,目前美*在全球没有其他烧钱项目,*费腾挪调度有足够空间。且大量援乌装备是库存武器,实际成本并不高。

所以,美方援乌的步调很清晰,事态升级和援助升级同步。

而俄方局部动员、乌东四州公投、核警告的“大动作”,释放了足够有说服力的升级信号,凑上了美方的步调。这些“大动作”不仅不能改变被动的局势,只会适得其反。就算能够“吓退”欧盟对乌克兰的“意思意思”,也只会强化美国的主导作用。

反观俄方,“大动作”出台后,处境更为孤立,连传统盟友都倍感压力。朝鲜被指对俄*售,马上义正辞严地予以了驳斥。

最近伊朗向俄出售自杀式无人机的消息沸沸扬扬,伊朗官方迅速出面澄清“我没有,我两面都不帮”,快速撇清。不能怪“兄弟们”不仗义,要怪只能怪克林姆林宫用力过猛,触碰了底线。

外部支持的此消彼长,意味着30万俄国新兵只能拿着老古董,面对更多的海马斯——不是说新兵只用于边境防御吗?

四州公投之后,那里正是边境。冲突发展下去,那里的“边境”才需要守护。“俄罗斯*事文化”可没有惜命的传统。这不是难以预见的前景,俄罗斯人对此心知肚明,“局部动员”因此蒙上了阴影。

总之,俄罗斯外无奥援,内有忧患,局部动员不是好棋。

06不合时宜的俄罗斯

莫迪说,“当今的时代不该是战争的年代”,无疑是正确的,但他选择了错误的说服对象。

俄罗斯的地缘*治理念和“俄罗斯*事文化”一样,本就不属于当今的时代,而是停留在“大炮是边界矫正器”“国土收集癖”的“想当年”。

想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恶战,搞得全世界都一脸懵圈。西方评论者、战略研究者纷纷脑补,连“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印度”的万年老梗都被搬出来了。

苏联解体后的研究显示,压根就没有什么“大棋”。

这场十年恶战的决策异常简单,将*们在发动进攻时向勃列日涅夫保证三个月结束战事,三个月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结束。单纯因为无法接受失败的事实,所以拖到不可收拾。

没有“南下计划”,什么计划都没有。俄罗斯人的战争决策,就是那么难以理解。

▲被摧毁的俄*战车(图/网络)

那么,俄乌冲突会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久拖不决呢?大概率不会,因为“尽快结束冲突”是各方的真实意愿。

乌克兰的地缘*治地位比阿富汗重要得多,俄罗斯的敌人们不愿意拖。

俄罗斯的国力无法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比肩,拖不起。

尽管战场形势依然胶着,但“尽快结束冲突”的方式多种多样,战场只是一个“分镜头”。至于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冲突,谁也无法准确判断。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怎样的方式结束冲突,都不会是俄罗斯设想的那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乌冲突会以何种方式结束留给俄罗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