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兰历来是文人雅士喜欢歌颂吟咏的宠儿,
而兰,历来亦是画者追崇描摹的对象,
今天,探墨就带你寻觅一下“兰”的奥妙!
兰花,有着淡雅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幽静,清淡的花香,冷艳而芬芳。它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像谦谦君子,似乎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沉默中开放,清新淡雅,独自芬芳,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空谷佳人”,人们也喜欢称赞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如兰”,可见,兰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古人爱兰,从君王到文人雅士,爱到痴迷,养兰,为其写诗,吟曲,作画..
说兰花,必先提郑穆公,他因兰而生,因兰而死,和兰花如此有缘分,颇具传奇色彩。据记载:燕姞是郑文公的爱妃,一天她梦见先人赠她一支兰花,曰:“兰有国香,人之服媚如是。”她把这个奇怪的梦讲给郑文公听,郑文公欣喜,宠幸于她,第二天,送了她一支兰花表示钟情于她。
后来,燕姞生下一子,取名“兰”。郑文公拥有佳丽无数,子嗣很多。嫡夫人陈妫去世后,太子华失去了郑文公的宠爱和支持,华于是预谋篡位。郑文公大怒,杀死太子华以及图谋不轨的几个儿并将其余的儿子都赶出了郑国,公子兰被迫逃亡晋国。
公子兰聪慧谦卑,晋文公非常喜欢他。长大后的兰作了晋国大夫,晋文公希望兰能回郑国为君,维系晋郑友好。后来晋郑两国谈判,晋文公提出必须迎公子兰回国为太子,郑文公答应了,立刻迎兰回国,立其为嗣。后来兰即位,执*期间,郑晋始终是同盟国。多年之后,郑穆公临终,恰巧屋里一株兰花也正在枯萎凋零,他哀叹道:“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掐下兰花,安然逝去。
君王爱兰,臣民自然跟着膜拜,“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续魄,拂除不祥”,以兰招*是郑国的一种风俗,逐渐的,爱兰之风蔓延到诸国,赠兰传情、执兰迎祥、纫兰上朝....兰文化的初期已经形成。
孔子也钟爱兰花。《孔子家语》中多次写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早年的孔子到处宣扬自己的*治思想,希望能有一位明君重用自己,以此施展抱负。
无奈现实中历尽坎坷,遭人冷落。漂泊奔波时常让孔子心灰意冷,一次他途径山间深谷,闻到阵阵清香,寻了好久,找到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芬芳四溢,却与杂草为伍,这触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情感,对着兰花,孔子无比感叹:“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
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偶遇兰花,欣赏兰花,赞叹兰花,借助于兰花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的表达,将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作了完美契合,为兰花奠定了花中“君子”的品格,从此,兰花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象,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兰花的习性与文人的气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有着天然的暗合,很多文人的经历沉浮,悲喜情怀都喜欢寄寓兰花,从中引起心灵共鸣,找到精神寄托。
屈原年轻时深得楚王信任,仕途得意。后来楚国朝廷佞臣当道,楚王昏庸,是非不分,屈原被中伤打击,流放于沅湘,他游历山水之间,爱上兰花,便以兰咏志,《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中都写了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扈江离与薛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以此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斗志不移的高尚情怀。
郑板桥喜欢画兰:“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寓意作人当如兰,澹泊宁静,不争不艳。《荆棘丛兰石图》则是另一种意思:“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一株高洁的兰花可与荆棘暗刺共存,这样方显出自己虚怀若谷的英雄度量。
时至今日,兰花依然是国人的宠爱。兰之风骨,是一种气质,一种文化,兰花,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俗世红尘,惟愿,君子如兰。
由此而来,居多文人雅士亦喜爱用画笔记住兰的清幽淡雅。
兰的品种众多,兰的姿态亦是万千。
兰花虽美,“画”却不易
前人有《画兰诀》,总结画兰的经验,用通俗的话讲就是:
写兰花的奥妙,气韵放在最先。笔墨都要精良,砚水还须新泉。
先学分画四叶,长短为一单元。一笔撇出取势,两笔交搭取妍。
墨色分出老嫩,深浅都要新鲜。用笔须要爽利,落纸切忌迟延。
向背俯仰合宜,疏密分布自然。或画溪边岩畔,幽静自在自然。
或画迎风映日,香袭花萼娟娟。叶叶健挺飘逸,朵朵姿态翩翩。
1、单个花朵
2、一簇花朵
3、一组花朵
4、枝头形态
5、枝干形态
6、侧边叶子的形态
7、中间叶子的形态
8、叶子的转折
9、两片叶子的组合
10、一组叶子的画法
兰花白描完成图
兰花的画法固然有千千万种
但能画出“好”兰
亦不简单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编辑整理为探墨,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为探墨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侵权必究